晚期腎衰竭婆婆被迫瞓兒科病房 醫生心疼:病人多一點就完全無法應付
發布時間: 2019/01/08 12:11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5
冬季流感高峰殺到,病人迫爆公立醫院,幾乎全部公院內科病房已告飽和,當中以將軍澳醫院最「迫爆」,使用率達130%,其次為九龍西明愛醫院,達124%。
日前有老人科醫生在其facebook專頁「走在醫院前線。醫生有班老友記」撰寫文章,表示因為病房爆滿,有位晚期腎衰竭婆婆被逼安排睡在兒科病房,令他心疼,並慨嘆公立醫院連最其本的服務也無法提供。帖文一出,不少網民留言表示同感,也有人指庫房有盈餘,醫療服務需求「滿瀉」,錢卻用來建人工島。
醫生全文如下:
星期六早上,我走到急症病房巡房。
醫管局醫生一星期有一天法定假期, 我們行内稱為one in seven。假期不是在星期六,便是星期日,故此周末的病房人手較小。平時到老人院出診的我, 星期六便要回到病房幫忙。
今天天氣似乎有點回䁔, 但大家最近都會留意到, 各間醫院内科病房都已爆滿, 一些醫院更已有超過120%的入住率, 情況實在令人洩氣。想起病房,就想起繁重的工作正等待着我。
走到病房,一如所料全場爆滿, 可以放床位的地方, 都已放了病床。平時放一張床的地方,今天放了3張; 平時一個病房有50張床,50X是加床,今天已有 50A了!
内科病房固然爆滿,其他病房也絶不能倖免。我未試過看到骨科病房如此擁擠。無他的,內科病人過多,内科病房已容納不了,就要收到其他部門的病房。這就是overflow 。
接收overflow病人, 其他部門同事當然不情願; 最重要是不同專科醫療程序不同, 同事也未必完全掌握,怎知會否出錯。
奈可病人眾多, 總之那裏有病床, 便會用來收病人。
故此作為老人科醫生的我, 也有機會走進色彩繽紛, 充滿童真的兒科病房, 看我的老友記病友。
香港出生率低嘛, 在舊區醫院, 兒科病房總會有空床。
「婆婆, 有無唔舒服呀?」我站在床邊, 問躺在床上的婆婆。
「唔……唔……無嘢呀……」睡眼惺忪的婆婆被我吵醒了, 似乎有點不耐煩。
「佢係有小小作嘔啫,其它無乜嘢,佢住咗一段時間, 宜家屋企人轉變心意會搵老人院……」在兒科病房巡房, 護士是會跟巡房的,她還十分清楚婆婆的狀況, 真厲害!
看看牌板, 婆婆有晚期腎衰竭, 因腎衰竭徵狀而入院。家人害怕不能照顧婆婆, 故此遲遲未出院。
晚期腎衰竭病友可有氣喘、作嘔作悶、全身乏力等徵狀, 可以十分惱人。
「佢行唔行度㗎?」我問護士。
「應該唔行得。」護士説。
「咁坐吓出嚟囉。」我很理所當然的說。
「唔得呀。」護士面有難色: 「我地無大班椅㗎。」
大班椅, 就是專門為較為虛弱長者而設的椅子,又稱為Geri-chair。一些坐得不穩的老友記,就是要靠 Geri-chair才能支撐身體坐下。但兒科病房又怎會有老人大班椅呢?
兒科病房是設計給兒童使用的嘛, 又怎會有這個準備呢?
「我地試過叫上面病房借張椅落嚟, 但係等極都未落嚟。」這位護士似乎蠻積極的。
說實話, 上面內科病房正兵荒馬亂、打緊仗, 那會着緊你那張老人椅。
説到底, 就是病床數目根本不敷應用。平時可能僅僅勉強足夠過關, 病人多了一點就完全無法應付, 連最基本的服務都提供不到。又沒有考慮人口日益老化為醫療系統帶來的嚴重衝擊, 每年這個時候就向市民告急, 調整市民期望「係咁㗎啦, 大家耐心忍耐吓啦」。
還是那句,究竟什麼時候,我們市民才能得到稱心滿意的公共醫療服務呢?
本文獲走在醫院前線。醫生有班老友記授權轉載
撰文 : Dr.S 「走在醫院前線。醫生有班老友記」版主